如何科学避免猫生大坎--猫的三大传染病
微风絮絮,草长莺飞。三月的广州,到处鸟语花香,绿意浓浓,然而美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险。对于各位宠主家长们,春夏交替之际,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也是猫猫狗狗传染病的发病高峰期,那作为养猫的家长们或者有养猫打算的家长们,一定要了解猫咪最常见三大传染病,及时预防和治疗。
猫瘟
猫瘟是猫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尤其在幼猫群体中,致死率甚至高达90%,以高传染性、高致死率、发病急病程短为特点。猫瘟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传染性肠炎,临床表现为双相热、厌食、呕吐,腹泻脱水,便血,凝血不良及白细胞急剧减少。猫瘟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和犬细小病毒同属细小病毒科,多通过宿主唾液、粪便、尿液等大量脱落排毒,可在环境中存活长达一年,可以感染所有的猫科动物(包括老虎,豹、兔狲等)以及水貂、浣熊和狐狸。主要侵害宿主的免疫器官,肠道粘膜、骨髓及生殖器器官,好发于疫苗接种不全或未接种的猫咪,且多发于一岁以内幼猫,各年龄均易感。
猫鼻支
猫鼻支全称猫病毒性鼻气管炎,通常指一种引起猫科动物呼吸道和眼部疾病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由猫疱疹病毒Ⅰ型(Feline herpesvirus, FHV-1)感染,FHV属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双股DNA病毒,不易变异,环境抵抗力较弱,在环境中存活时间短(不超24h),较易消杀。临床表现为猫鼻气管炎、结膜炎和鼻/面部炎症、溃疡等,以树突状角膜炎为典型的特征感染,病猫多表现食欲不振,鼻炎(打喷嚏、流鼻涕),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炎、角膜溃疡(多分泌物,眼睛流脓,)有时会致眼眶脱毛。虽然原发感染相对轻微,但继发感染对幼猫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猫构成较大威胁(支原体、衣原体、波氏杆菌趁机入侵),并可能导致致命后果。同时可垂直传播,感染幼猫或出生小猫,感染率极高,未接种疫苗的猫咪甚至可以达到100%感染率,幼猫致死率较高。
猫杯状
猫杯状全称猫嵌杯状病毒病,由猫嵌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猫科动物呼吸道和口腔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猫嵌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 FCV )属于杯状病毒科水疱疹病毒属(最近人类高发的诺如病毒也同属杯状病毒科),是一种小的单股RNA病毒,易变异(变异成高致病株),可在环境中存活长达一个月。FCV的感染通常以猫的上呼吸道和口腔病变为主,舌上出现水疱和溃疡是典型的感染特征,此外还可导致四肢溃疡、跛行、流产、肺炎和猫慢性口炎,而高毒力FCV毒株甚至可导致死亡。高毒力FCV可引起猫严重全身性系统疾病,包括发热(40℃以上)、精神不振、呼吸道症状(眼鼻分泌物、口腔溃疡和结膜炎)、肺炎、脱发、皮下水肿、皮肤溃疡等症状,部分感染猫还会出现黄疸及病毒血症。潜伏期短,病死猫剖检可见器官病变(如肺炎、胰腺炎和肝坏死等)。
FPV、FHV、FCV都不传染人,但都是猫咪临床中最常见的病毒种类,传染性强,危害性高,且多可能出现病毒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等导致严重后果,多出现群发性、全年龄皆易感,多发于3-6月龄未接种或接种不全的小猫。
患过猫鼻支和猫杯状的猫猫即使在治愈后,多数也可能终身带毒,在生病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复发再感染的情况,对此在换季或者有大的生活变动、疾病手术时,注意定期补充优质蛋白,增强抵抗力,补充赖氨酸等。而猫瘟治愈后,虽然不会终生带毒,但仍然携带病毒,且排毒时间超过半年,这也是这些传染病在如今疫苗如此普及下仍然高发的原因之一。
目前临床多以防大于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即使猫不外出,人或其他动物也可能携带回来),在怀疑有相关症状时立即隔离,使用抗原快速检测卡,早发现早治疗;新购入的宠物接回家前,注意家庭环境消杀,接全疫苗前避免出门,建议可以用猫瘟/猫鼻支/猫杯状抗原检测卡,方便快速的同时,减少外出感染风险,避免遇到星期猫和病毒携带猫,多猫家庭尽早混居饲养。